政府信息
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
公开制度

关于对市政协六届二次会议第2024003号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

李健等委员

提出的关于深入推进绿色高效发展强化大别山豫南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提案收悉,与市发展改革委、市农业农村、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坚持高位推动助推双碳战略实施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印发《信阳市气候投融资工作方案》和《信阳市气候投融资实施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细化任务分工,明确完成时限,确保各项任务加快推进。同时,制定出台《信阳市碳达峰碳中和条例》《信阳市“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规划》《信阳市降碳减污协同增效实施方案》等文件,为我市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其中,在生态环境部《气候投融资2022年度报告》中被评为先进案例。二是依托平台保障。逐步建立企业碳排放数据监测、报告、核查(MRV)与信息披露平台,对全市1252家涉排放企业实施碳排放信息披露,将104家重点监控企业纳入MRV平台试点在线碳排放监测,提升信息实测水平,让碳数据在阳光下运行。建立数字化气候投融资综合服务平台,构建气候投融资项目碳汇集和碳减排评价方法和体系,变企业跑数据跑,将气候效益评价结果与项目准入、融资成本和优惠政策紧密衔接,实现气候投融资精准投放、量化评估。三是坚持碳链结合。建立碳链网络,以引入人民银行碳减排支持工具,通过分布式记账确保碳链上所有数据真实和防篡改,构建多位一体信任体系,帮助信阳本地企业和商业银行更加快捷、方便、低成本地获得碳减排支持工具信贷服务。大力发展以新能源装备制造、绿色建材建筑为代表的气候友好产业,国际领先的新能源装备制造商明阳智慧能源公司制造基地成功落户信阳,力争2025年形成千亿级规模的新能源产业集群

二、强化项目支撑,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一是发挥政策优势。立足国家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市建设,建立气候适应与气候资源保护开发项目库,保障对农业、林业、水系、湿地等生态资源保护和淮河、矿山等生态修复项目的投入,加强对以气候适应为目标的城乡基础设施新改扩建和更新升级项目的支持,提高气候韧性。提升城乡气候防灾减灾能力,建立健全城市内涝气象监测预警系统和农村气候灾害防御项目库,综合增强气象保障和防洪排涝能力,打造气象强市。二是发挥资源优势。综合运用气候适应专项基金、气候投融资财政专项资金和气候投融资担保平台,通过项目参投、结构化融资、贷款贴息、风险补偿、落地奖励、政策性担保等各种机制撬动社会资本,支持金融机构创新气候适应特色金融产品,加快推动项目落地见效。三是发挥后发优势。全面调查核查碳汇资源,开发竹林、茶叶、油茶等碳普惠金融产品,积极建立个人碳账户,目前全市个人碳账户已开通7.1万个,通过设立个人碳账户引导公众绿色出行、绿色消费、绿色生活等,让公众参与到碳减排中来,使其消费模式更符合双碳目标,积极引导更多的人为信阳绿色崛起作贡献,为全面推动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建设,打造大别山(豫南)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奠定坚实基础。

三、强化宣传教育弘扬绿色新风尚。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宣传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先进案例、优秀案例展示推介,202299日在河南日报上以《青山绿水云天碧 出彩信阳入画来》为名专版刊发,2023815日在河南日报上以《大别长淮铺锦绣 绿水青山如画廊》为名专班刊发,20231010日在中国环境报上专题报道信阳农药厂地块成功治理经验并在全国推广。今年六五环境日期间,我市罗山县罗青松同志通过我局推荐并层层上报,荣获“全国十佳生态环境志愿者”称号。同时,在河南日报、信阳日报、信阳广播电视台、顶端新闻、大河报等媒体上宣传各类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信息200余条。下一步,市生态环境局将加大各类媒体宣传力度,立足主责主业抓好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持续巩固全省生态环境领跑、优等生地位。

四、加大培训力度,不断完善基层环保治理体系。20235月,由市委办、市政府办联合印发《信阳市创新生态环境服务实践工作方案》,将全市各乡镇(办事处)分管生态环境工作的副乡镇长(副主任)、村(社区)环保主任(环保员)3667任;全市规上企业中的1428家工业企业环保负责人;已纳入排污许可管理的342家医院、卫生院环保负责人;中心城区122个重点在建工地环保负责人共5500余人,由市生态环境局和各县区政府(管委会)联合进行培训,截至目前已培训3500余人。

衷心感谢您对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关心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给予监督和指导。